不是吧君子也防

关灯
护眼
字体:
三百二十一、雪中烛:满嘴顺口溜,看来真不能留你【5k,求月票!】(第2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他两手撑着膝盖,身子微微前倾,试探问道:



“有道理,但小宋姑娘应该不算国士吧,容小女史,你在御前有没有听圣人说过这事?除了缪赞过夫子与老朽国士,还这么赞过小宋姑娘不成?”



容真:……



宋嬷嬷顿时变了脸,难压怒气:



“姓俞的,黄土埋了半截的老家伙,还耍嘴皮子?”



尖声老妪一双白眼刚泛起紫色,老乐师大手一摆,义正言辞道:



“好了好了,不管是不是国士,反正都是给圣人做事,都是报答圣人的恩情,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,容小女史你们说是吧?所以小宋姑娘,你别急了。”



白眼老妪冷哼一声,继续端起瓷碗,板脸用膳。



容真微微侧目。



稍微有些好奇,这宋老前辈与俞老先生难道从认识起就这样不对付吗,以前还以为洛阳宫廷里这些传闻中的老前辈,都是很严肃正经的。



眼见身前一张饭桌自动的“咯咯”作响,像是下一息后就要散架,他无奈摊手:



“行了,小宋姑娘,老朽也没说现在要走,加班归晚就加班归晚吧,咱们两把老骨头,一起发光发热,偿还圣人隆恩。”



“哼。”



活络气氛失败。



老乐师叹了口气。



世人都说,百岁光阴如捻指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



宋嬷嬷板脸,冷酷无情。容真蹙眉出神,也是个寡言的。



饭桌边,再次陷入一片寂静。



这时门外的雨声也停了下来,竹屋空寂起来。



就在三人安静用膳,快要接近尾声时,吱呀一声,竹屋所在小院的竹门,被人推开。



三人转头看去。



小院竹门前,两位打伞的修长女官矗立。



但他……



七旬的老乐师摇了摇头。



七十,加班,害怕职场冷暴力……



下一霎那。



细细咀嚼饭菜的老乐师发现对面的座位空了。



脸色愣了一下。



“怎么了?”



容真夹菜,语气平淡。



一位打伞女官做出一个手势,好像还指了下东边的浔阳城方向。



他手中碗筷顿在了半空。



“这是发生什么事了?”



宋嬷嬷头都不太抬一下,冷声:



他转头看去,冰冷冷宫装少女已经不在院内,已经带着两位撑伞女官匆匆远去,并且她那一道颇矮的倩影一马当先,后面为女史大人撑伞的两位女官,手中雨伞都差点被风追跑,跟不上人。



“下次直接带他来就行了……还要本宫接不成?真是麻烦……”



老乐师还隐隐听到院外传来那位容小女史断断续续的声音,似是吩咐前来禀告的撑伞女官们。



老乐师摸了摸胡须,好奇问:



“小宋姑娘怎么知道的,老朽见那报信的都没开口,你们司天监女官,现在都有一套手语了不成?”



白眼老妪面无表情。



“浔阳城那边来人了。”



“谁?”



“还能是谁,圣人钦点的修文馆新学士,目前代理江州刺史的欧阳良翰。”



宋嬷嬷淡淡答:“没有话,你可以不说。”



老乐师:……



不多时,二人仔细吃完了午膳。



一点也不想回答此问。



老乐师笑了下:



“容小女史真忙啊,这些晚辈们也是,这么看,老朽还挺轻松,小宋姑娘呢,外面造像热火朝天,难道你一点不忙?”



清爽透亮。



老乐师挽起袖口,收拾到半途,布满鱼尾纹的眼睛舒服眯起,旋即,却蓦得握拳捂嘴,弓起身子。



“咳咳咳咳……”



宋嬷嬷没走,在这间竹屋中踱步,转悠起来,不时停步,打量着老乐师的一些生活用具,也不知道是何意。



老乐师一点不恼,在桌边收拾起了碗筷。



新雨过后,这野外空山中的竹林,生起点春风,拂入竹门中。



老乐师咳嗽一阵,缓了过来,低头用袖口擦了擦嘴。



他回过头,一脸乐呵的笑说:



“这不是停下来,没再往南走了吗?”



宋嬷嬷正走到一处书桌前,余光似是瞧见桌上一篇文稿,拿起来刚看了眼,突然听到身后一阵剧烈咳嗽声。



她回头一看,顿时皱眉:



“你这痨病怎么还没好?上次来时,不是还和老身说,你这是北病,越往南走越好?”



“老身没担忧。”



老乐师笑了笑。



宋嬷嬷在原地沉默的站了会儿。



老乐师身子佝偻,在门口的春风中,身影微微摇晃,似乎有些虚弱,嗓音却一点也不虚,爽朗笑道:



“回家乡不急,先偿还圣人的恩情要紧。小宋姑娘别太担忧。”



宋嬷嬷放下了手中文稿,板脸,生硬语气:



过了会儿,宋嬷嬷听到他又补上了一句:



“不过看这情形,家乡村口,四月晚开的桃花,估计也是等不到老朽了。”



宋嬷嬷微微皱眉,似是不太喜欢接这种闲话。



“外面的大佛建好,再收拾些虫子,一定放你走,到时候,老身亲自送你。”



“好啊。”



老乐师微笑。



老乐师立即摇头:



“不是,一篇普通的名人真迹罢了……呵,说不得可能连真迹都不是,是后人赝品也说不定,毕竟世上造假的名家字画太多了,哈哈。”



他独自乐呵了一阵,继续笑说:



“咚咚——!”



她叩指敲了敲桌上那一篇抄录誊写的《桃花源记》手稿:



“俞老头,京兆元氏藏的这篇《桃花源记》真迹,真的没有问题?不是剑诀,也不是……鼎剑?”



“对了,小宋姑娘,你可知道,这附近哪里有桃花啊?”



“你这一点时间,都等不及了?”



宋嬷嬷皱眉,语气不耐:



“反正一定不是剑诀,这点放心,至于是不是一口剑,小宋姑娘见过真的,难道还看不出来假货?”



宋嬷嬷轻轻颔首,经过老乐师身边,朝门口走去,准备离开。



老乐师突然喊住她:



“别说这种丧气话,好好待着,好生养着,需要什么和我们说,还能让你死了不成?看现在这造像进度,离你走的日子……快了。”



说到这里顿了顿,离开前,宋嬷嬷还是不太情愿的加上了一句;



“哪里有桃花林的事,老身回头会帮你问问,但是若离浔阳城太远,绝不准去。”



“就那点破桃花,有什么好看的?说不得你家乡那桃林和村子一起,已经早没了,还天天惦记。”



老乐师安静了下,冁然而笑,语气不好意思:



“抱歉,最近时有梦到,白日脑袋昏昏,梦与现实有些混淆,实在是思念啊,怕自己等不到明年四月的桃花了。”



他继续收拾好饭碗,在院内停步,四望左右。



满是郁郁葱葱的竹林与春风,似是缺了些什么。



老乐师回屋,来到桌前,拿起被宋嬷嬷重新放回的那一份《桃花源记》手抄稿,低头仔细注视。



白眼老妪不回头的摆了摆手,佝偻身影消失在门口。



老乐师静静目送她远去。



竹屋恢复寂静。



“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……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……”



一篇读罢,老乐师忽地掩卷,一脸豁然开朗:



“咦,这里也有桃花啊。”



“……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……



“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……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……”



他停顿少许,轻轻吟咏:



只见他满脸恍然大悟的神色:



“好一处避世桃源,还是你会找地方躲恩情啊,陶渊明!”



……



——————



(PS:求下月票!or2)
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